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全国空降200元快餐联系方式_喝茶群,24小时服务_微信8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

所在位置: 首页> 技术文章> 技术咨询>

产品中心
PRODUCT CENTER

  • 联系人 : 曹镜森先生
  • 联系电话 : 0769-82226193
  • 传真 : 0769-82226193
  • 移动电话 : 15989458768
  • 地址 : **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仙村仙一区99号
  • Email : caojingshen@126.com
  • 邮编 : 523792
  • 公司网址 : http://www.ksgrx.cn
  • MSN : caoshingcer@126.com
  • QQ : 454992321
  • 联系人 : 曹镜森
  • 联系电话 : 0769-82226193
  • 传真 : 0769-82226193
  • 公司网址 : http://www.ksgrx.cn/
文章详情

结晶搅拌除湿干燥设备的处理能力如何计算?

日期:2025-05-13 20:08
浏览次数:4
摘要: 结晶搅拌除湿干燥设备的处理能力如何计算?PET结晶干燥机,PLA结晶搅拌机

结晶搅拌除湿干燥设备的处理能力如何计算?PET结晶干燥机,PLA结晶搅拌机


结晶搅拌除湿干燥设备的处理能力计算需结合物料特性、工艺参数及设备结构参数,通过**物料平衡原理**和**工艺时间模型**进行量化分析。以下是具体计算方法及关键公式:



### 一、核心计算逻辑

处理能力(kg/h)= **单次处理量(kg)** ÷ **总处理时间(h)**  

需同时满足两个约束条件:  

1. **物料装载量不超过设备有效容积承载能力**  

2. **水分去除速率满足目标含水率要求**



### 二、分步计算步骤


#### **1. 单次处理量计算(基于容积)**  

$$

M_{\text{单次}} = V_{\text{有效}} \times \rho_{\text{堆积}} \times \eta_{\text{装载率}}

$$  

- **$V_{\text{有效}}$**:设备有效容积(m3),即物料实际填充空间(扣除搅拌结构占用体积)  

- **$\rho_{\text{堆积}}$**:物料堆积密度(kg/m3),PLA颗粒约为 600-700 kg/m3(视粒径和结晶度而定)  

- **$\eta_{\text{装载率}}$**:推荐范围 60%-80%(避免搅拌效率下降,公式中取中间值 70% 计算)  


**示例**:若 $V_{\text{有效}}=1m3$,$\rho_{\text{堆积}}=650kg/m3$,则  

$$M_{\text{单次}} = 1 \times 650 \times 0.7 = 455kg$$



#### **2. 总处理时间计算(结晶+干燥阶段)**  

$$

t_{\text{总}} = t_{\text{结晶}} + t_{\text{干燥}}

$$  

- **$t_{\text{结晶}}$**:结晶段时间(h),取决于目标结晶度(如从10%到40%需2-4h,取3h)  

- **$t_{\text{干燥}}$**:干燥段时间(h),由初始含水率($w_{\text{初}}$)和目标含水率($w_{\text{终}}$)决定,通过水分去除速率计算:  

 $$

 t_{\text{干燥}} = \frac{M_{\text{单次}} \times (w_{\text{初}} - w_{\text{终}})}{Q_{\text{吸湿}} \times V_{\text{有效}}}

 $$  

 - **$Q_{\text{吸湿}}$**:动态吸湿速率(kgH?O/(m3·h)),典型值 0.3-0.8(取0.5)  

 - **示例**:$w_{\text{初}}=1.5\%$(0.015kg/kg),$w_{\text{终}}=0.005\%$(0.00005kg/kg),则  

   $$

   t_{\text{干燥}} = \frac{455 \times (0.015 - 0.00005)}{0.5 \times 1} = \frac{6.70225}{0.5} \approx 13.4h

   $$  

   (注:实际因干燥风露点低、气固接触效率高,干燥时间通常通过设备参数表直接获取,此处公式仅为原理演示,实际应结合设备实测数据)



#### **3. 处理能力修正(考虑连续运行)**  

若设备支持**批次连续运行**(前一批干燥时,下一批预结晶),则实际处理能力需结合缓存时间:  

$$

Q_{\text{产能}} = \frac{M_{\text{单次}} \times n}{t_{\text{总}} + t_{\text{辅助}}}

$$  

- **$n$**:并行处理批次(如双腔体交替运行,$n=2$)  

- **$t_{\text{辅助}}$**:上料/下料/吹扫等辅助时间(h,通?!?.5h)



### 三、水分去除能力校核(关键约束条件)  

需确保设备每小时去除水分量 ≥ 实际需去除水分量:  

$$

Q_{\text{除湿系统}} \geq M_{\text{单次}} \times (w_{\text{初}} - w_{\text{终}}) / t_{\text{干燥}}

$$  

- **$Q_{\text{除湿系统}}$**:除湿系统额定除水量(kgH?O/h),由干燥风露点、风量等参数决定(如某设备标注 $Q_{\text{除湿}}=10kgH?O/h$)  

- **示例**:若需每批次去除水分 6.7kg(见步骤2),干燥时间 2h,则需 $Q_{\text{除湿}} \geq 3.35kgH?O/h$,需匹配设备除湿能力。



### 四、工程化计算公式(经验模型)  

实际应用中,设备厂商常提供简化公式(以PLA为例):  

$$

Q_{\text{额定}} = k \times V_{\text{有效}} \times \frac{\Delta w}{t_{\text{干燥}}}

$$  

- **$k$**:经验系数(0.4-0.6,反映搅拌效率和气流组织优化程度)  

- **$\Delta w$**:含水率变化(kgH?O/kg,即$w_{\text{初}} - w_{\text{终}}$)  



### 五、影响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  

1. **物料特性**:  

  - 初始含水率越高,干燥时间越长,处理能力下降;  

  - 结晶度目标越高(如从30%到50%),结晶段时间增加。  

2. **设备设计**:  

  - 搅拌效率(转速、叶片结构)影响结晶均匀性,间接影响处理时间;  

  - 除湿系统露点(-40℃ vs -50℃)和风量决定水分去除速率上限。  

3. **工艺参数**:  

  - 温度控制精度(±1℃)不足时,可能需延长保温时间;  

  - 装载率超过80%会导致流场不均,处理能力非线性下降。



### 六、实例计算(假设参数)  

| 参数          | 数值          |

|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|

| 有效容积      | 2m3           |

| 堆积密度      | 650kg/m3      |

| 装载率        | 70%           |

| 初始含水率    | 1.2%          |

| 目标含水率    | 0.005%        |

| 结晶时间      | 3h            |

| 干燥时间      | 2h            |

| 辅助时间      | 0.3h          |


1. 单次处理量:$2 \times 650 \times 0.7 = 910kg$  

2. 总处理时间:$3 + 2 + 0.3 = 5.3h$  

3. 处理能力:$910 / 5.3 \approx 171.7kg/h$  


(注:实际需通过设备热平衡测试和物料干燥曲线校准,以上为理论估算)



### 总结  

处理能力计算需围绕**容积负载**、**时间效率**、**水分去除能力**三大核心,结合物料特性与设备参数进行交叉验证。工程选型时,建议优先参考厂商提供的**实测工况数据**(如标准工况下PLA处理量@进料含水率1.5%、出料50ppm),并预留20%-30%的设计裕量以应对波动工况。

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2288号